系列作品
切利尼(1500-1571)是雕塑家、珠寶工藝師、美術理論家又是卓越的作家,他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在他的宇宙觀裡保持了許多來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個人主義因素。

他受到羅馬教皇、佛羅倫斯大公、法國國王的高度評價。他是風格主義雕塑中裝飾派的代表人物,他是當時主張恢復雕塑作品中英雄氣概的唯一藝術家。

十六世紀二、三十年代他作為珠寶工藝師在教皇宮廷裡工作,他出色的掌握了文藝復興時期小型雕像的傳統,十六世紀四十年代風格主義占了上風。1540年他應邀去法國,1545年回佛羅倫斯後完全獻身于雕塑工作,他的創作探索超出了佛羅倫斯風格主義流派追求的範圍。他以米開朗基羅的思想作為依據,力圖解決雕塑在空間中擴大形體的動態,同時在欣賞時可以採取環形巡視的形式。如1548年他創作的柯西莫一世胸像就是針對這一課題所作努力的例子。

在當時佛羅倫斯風格主義所不屑一顧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問題,則在他的創作活動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的傑出作品《斬梅杜薩的普修斯》,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作的成功例子。從他預先準備的小構圖上也可以看出他逐步構思的經過,第一個臘制小構圖由於富有詩意而使其餘變形構圖相形見絀,在這一構圖上他力圖使形象具有慷慨激昂的氣氛而取得成功。

在他放大後的這尊普修斯雕像,是繼米開朗基羅之後在義大利紀念性雕像中的又一傑出作品。切利尼成功地塑造了內心世界異常豐滿、沉著寧靜、瀟灑豪邁的勝利者形象。他使高舉著被砍下來的梅杜薩頭顱人物的姿態和手勢從容不迫並有一種內在的威力。將底座處理成珠寶工藝似的精細形式,以及將被砍下頭的梅杜薩屍體的姿態的塑造都是出於故意複雜些的安排,用以加強輪廓和造型對比程度。總體造型概括並顯得生氣勃勃,從而使普修斯雕像洋溢著一種文藝復興時代雕塑的特有生命力。不足之處在于空間佈局有些複雜,它影響了表現力的發揮,這與他當時和風格主義理想的藝術原則徹底斷絕關係軟弱無力有關。

晚年的切利尼遭到宮廷冷遇,他幾乎完全獻身于文學和理論工作,對自己的理想非常失望,悲觀沮喪,這在他晚期的作品中也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