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作品
法國畫家米勒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對劉國樞一生的藝術追求有很大的影響,其作品以一種本土化的輕靈、隨意展示出中國油畫的魅力,十分注重對體量的掌握,但全然不妨礙他對線條筆觸的靈動追求,大筆觸用的大膽、肯定,而依然能完成對物像的忠實刻劃。

劉國樞對繪畫本體的探究並不是從為本體而本體,為風格而風格為起點或動機的,而是建立在自然客體長期的細緻觀察、忠實體現的經驗基礎上所展示的。
因而,在劉國樞的本體化探索過程中,捕捉、昇華自然的特性,始終是他的不二信念。

1978 年,我入四川美院做了劉國樞先生的弟子,學藝4 年,留本院,人也稱先生了。數日之前,偶去先生處得見他舊日之作,甚悅。承先生慷慨,將其中2 幅肖像借至家中。

兩幅畫均畫自抗戰期間,近50 載歲月之折騰,畫布滿是裂痕,但穩穩地托住了畫上的兩個人物:一位瞎眼的老婦,一位睜眼的壯漢。兩個極普通的中國百姓,於先生筆下,絕非采掇玩奇,舊時中華之苦呤,盈獻疾激,足見先生對勞苦大眾的深厚同情。

西畫在中國落足雖不屆百年,卻也風風雨雨,跌宕成敗。時至今日,縱橫風流者躍起,以殊異見英雄,准若顧盼「古典」便有不才之嫌。時尚可謂騰躍鴻變。然而,即是今天,復讀先生舊筆,那舒文載實之風,直而不野之氣,怡悵卻情,堪稱風格。先生之師一禾前輩,輾轉歐洲,國破之時,任立志中華,真切施教,扶持新生,所倡之志,俱能有此二幅肖像中見出。畫內人物,服貼經營。

造型概括簡略,色彩彌素潤澤,運筆穩健輕鬆。神情乃結言有聲。又厚薄適度,輕重怡宜,急緩有素,精義堅深,實集訓練與靈能於一處,不難見出治學的紮實,進而讓人揣悟先生對西歐傳統繪畫的領悟與珍重。若置《盲婆》、《流浪漢》於周圍群作之中,雖非曲意求新,卻能獨秀眾品。讀畫索究之餘,仍覺先生舊作其味無窮,不免自以:吾雖為師,竟未畫得如此可資教予的作品。然而先我於娘胎數十年,先生已修得這碌碌碩果。故,先生面前,我永遠也是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