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象派潑彩畫的創始人之一

李青萍 (1911-2004)
湖北荊州人,原姓趙,名叫“毓貞”,字“俊初”,後跟其先祖父姓李,名“媛”,湖北江陵人,擅長油畫。

在20 世紀中國美術史裡,李青萍的藝術生命就像青萍一樣,漂浮不定,蹤影無痕。殘影,是她被遺棄的人生和被蠶食的心靈;是今天世人只能尋覓披閱的她飛蛾撲火的筆觸與華彩。殘影,是她釋放情感的底色;是她燃燒生命的歌哭。

李青萍的繪畫是意向性的抽象繪畫,她有表現性的成份,但絕不是抽象表現主義,也不是受其影響或啟示而成。她的現代意識無疑起源於三十年代在上海接觸到的中國現代藝術運動。比如,1932 年她考入新華藝專時,中國現代藝術的決瀾社,便在10 月舉行了第一次決瀾社繪畫展;比如,她的老師徐朗西、汪亞塵、吳恒勤、周碧初等也都具有後印象派的畫風。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李青萍從三十年代就投身現代藝術。

她對現代藝術是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漸進過程,她不是在現代藝術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創作實踐,而是從南洋多重文化中獲取養分,並在這個基礎上以自己獨特的個人經歷和生命感悟闖入了現代藝術的領域。毫無疑問,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被剝奪繪畫權利的30 年,是她進行現代藝術思想換裝的重要時期。

你可以從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的角度,闡釋李青萍那些意向性作品的背後掩藏著的精神症狀;你可以從克羅齊的直覺主義,分析李青萍抽象性作品潛意識的表現性;你可以從柏格森的綿延之流,理解李青萍潑彩繪畫的心理時間⋯⋯。

李青萍繪畫的現代性雖然在新時期噴湧,但絕不是85 新潮觀念更新的一代。她屬於在三四十年代奠定現代藝術的根基,而遮蔽在新中國30 年 陰影裏的一個極其例外的孤獨探索者。和吳大羽、沙耆一樣,她是在新時期獲得新生、並再度被歷史發現的中國現代藝術先驅。而在藝術的男權社會,她的被認同, 還會付出滄桑的時間代價。但不論怎樣,歷史都會撫愛著這樣一位歷盡磨難、終生未嫁的女性藝術家,正像她的一切不白之冤,最終昭雪天下一樣。



歷任
馬來西亞吉隆坡坤城女子中學學藝術部主任
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人員
湖北江陵縣文化館工作人員
湖北江陵縣福利院名譽院長

年表
2019 8月 出日還浮 李青萍作品收藏展 · 台北敦煌藝術中心
2014 8月 「李青萍作品收藏展」,台北敦煌藝術中心。
2013 6月 「生命的交響曲」李青萍個展 ,台北敦煌藝術中心。
2004 1月29日因病去世。
2003 由社會熱心人士出資,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李青萍畫集》。
2002 92歲高齡的李青萍因股骨、頸骨骨折後,臥床休筆。
2001 李青萍為修復荊州古建築“三管筆”向荊州市政府捐畫10幅。
1998 湖北發生洪災,李青萍向武昌區政協捐畫10幅。
1997 民間收藏的李青萍作品被香港蘇富比公司、台灣多家藝術公司爭相拍賣。
1995 李青萍傳記《生的回聲》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1992 省首屆文化節在荊州舉行,李青萍潑彩畫作了專題展出。
1990 北京舉辦亞運會,李青萍通過國務院僑辦向亞運會捐贈10幅新作。
1987 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86 3月8日,她在個人居室舉辦了“歸僑李青萍西畫 展”。5月江陵縣僑辦、文化局,在社會福利院為她舉辦“歸僑女畫家李青萍畫展”。6月沙市市文聯、僑聯在沙市文化宮舉辦“李青萍畫展”。7月10日省美協、省僑辦聯合為李青萍舉辦了個人畫展,引起社會關注,本報與多家媒體作了報導。省博物館將部分展出作品進行收藏。
1982 江陵縣政府確認她的歸僑身份,恢復其公職,作幹部退休處理。隨後任命為江陵縣縣社會 福利院榮譽院長,並擔任江陵縣政協副主席、省政協委員。她以耄耋之年,病殘 之身,發奮揮 毫,創作了大量作品,以潑彩畫聞名中外
1981 省僑辦根據她的申訴派專人到江陵敦促落實僑務政策。
1979 8月20日獲右派改正通知。每月發20元的救濟金。
1966 文化大革命期間,多次被批鬥、遊街。靠賣冰棒、糊紙盒、拾破爛度日。
1961 轉咸寧茶場勞教。1962年解除勞教回江陵。
1958 划為右派,被押大冶勞改。
1956 秋獲釋。
1955 江陵縣公安局又以“特嫌”“反革命”罪將其逮捕入獄。
1954 被解除管制。
1952 從蘇北治淮工地回北京被改派回荊州。不久,江陵縣公安局以“海外關係複雜”為由對其監視審查,實行管制。
1951 李青萍調入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隨後下派到蘇北治淮工程指揮部體驗生活。上世紀五十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1950 在武漢舉辦慶“五一”義展。不久,調文化部藝術處與田漢、徐悲鴻、梅蘭芳等藝術家共事並參與籌辦“全國藝術資料展覽大會”。
1949 回到荊州,在沙市為救濟難民舉辦義展。經郭沫若介紹到重慶,為“九二”大火賑災義展。
1948 先後在鎮江、蘇州、揚州、杭州、安徽、漢口舉辦畫展。應宋慶齡基金會